苏州大学MSW教育中心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实习成果汇报会成功举办
时间: 2019-12-24  作者:   浏览次数: 584

为更好地了解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的实习成效、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强化和改进实习工作,苏州大学MSW教育中心于1218日下午14:00举办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实习成果汇报会。汇报会由王俊敏老师主持,2018级社会工作专业29位研究生参加。汇报人分为两组,一组有宋言奇老师、陈晓红老师、马德峰老师参加;二组有王俊敏老师、梁君林老师、刘素素老师参加。


首先,王俊敏老师说明此次实习成果汇报会的流程和规则,包括每位同学汇报限定用时,导师提问和点评环节的具体安排。随后,同学们依次上台进行实习成果汇报,他们利用PPT及活动照片,形象生动的展示实习机构、实习内容、实习活动以及评估和反思等,并对自己参实习时遇到的问题和感想进行总结和分享。

在同学们分享实习经历之后,各组老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总结与评价,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建议。


马园园、宋洁等同学社区服务社会化:我们在爱助生命品格发展中心实习的过程中积累了工作经验,提升了专业工作能力。实习帮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理论层面的知识渗透到实务里面,是社会工作的升华表现。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策划、组织、执行活动的能力。


马园园同学在参与老旧社区服务过程中,参与设计社区服务活动项目,通过与项目主管、一线社工、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提升了自己人际沟通能力。他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到社工机构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社会工作者在制定服务方案之前,对社区调研不够深入,无法精准把握居民需求,在策划具体社区活动时不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照搬模板,出现活动固化现象。其次,社工机构与社区居委会之间关系不够紧密,出现以社区居委会需求为主导,导致社工工作重点出现偏差的现象。


宋洁同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社会服务专业化程度需进一步提升。二是特色化社服项目很重要,社会工作者要立足于社区特色,挖掘社区资源。三是要提高服务对象的活动参与率,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其中。


刘圆春(医务社工):我在心圆护理院实习接触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失能和失智老人。从刚开始的抗拒到逐渐接受甚至是融入该群体,三个月的专业实习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感,因为社工的存在给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带去光彩,体会到了最美夕阳红的感觉。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些护理知识和技巧,并且意识到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专业护理技巧才会有发展空间。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采购物资、报销发票等行政性工作过多,导致专业性社会工作缺乏时间和精力来将其做精做细,甚至是流于形式。其次,很多同学未能将书本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专业实践中,专业性有待加强。


李思奇、张平(社工评估):我们在禾木堂社区发展中心实习的每一天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没有做任何无用功和无意义的事情,涉及范围广,接触主体多,不同活动、项目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所以,我们能够真正从政府、机构、社区、服务对象、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不同立场体会到社会工作的作用和发展情况,了解他们对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认知。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社工机构存在的不足。由于市场竞争小,政府缺乏相应的评估机构选取标准,社工机构在项目评估环节缺乏专业性,过于随意,流于表面,甚至存在应付第三方评估机构检查的行为。


梅小敏、李柯等同学(项目监测):我们在苏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担任湖东社工委党建为民服务项目的监测员,负责观看活动开展情况,分析活动活动服务的质量,把握项目进展情况,并撰写监测反馈报告。我们对监测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活动时缺乏创造力和灵活性,为了完成活动指标而机械地举办活动。其次,活动设置应该考虑与服务对象的适应性,特定的活动拥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并综合考虑服务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制定合适的活动计划。最后,活动目的比较片面化,在开展活动、丰富居民生活的同时,社工应当建立起居民之间相互支撑的情感纽带和互帮互助的支持网络。


王鹏翔(社工行政):我在南京市心桥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主要承担项目的策划撰写、新闻稿撰写、项目评估报告撰写等行政工作,并且参与到机构的多个项目中,协助机构社工开展服务。我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多数的服务活动缺乏专业性,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应当恪守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启示,反思专业服务、活动环境的营造以及社工行为对案主的影响。一名社会工作者在掌握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的同时,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且,社会工作的实习还应当要避免过度的行政工作,否则很难达到实习预计的训练目标。


本次汇报会为18级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实习时间短暂,但同学们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与技巧。实习经历对同学们MSW学位论文研究和今后的工作将具有重要意义,也推动着社会工作行业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有为而有位,增加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