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中国近现代史重点学科建设情况
时间: 2015-10-30 作者: 浏览次数: 2770
一、本学科目前建设水平的评估
“十一五”期间,无论是在出版专著、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方面,还是在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获奖等方面,都比此前有明显和长足的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项目:“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结项6项,在研2项),分别是:
池子华:农民工与社会变迁——以近代苏南为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6年结项。
池子华:近代中国“打工妹”群体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
吴建华:中国和谐社会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
王玉贵:中国共产党民间外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7年结项。
王国平:史表·按察使表,国家清史编修工程项目,2007年结项。
王国平:图录·清代图像人物数据库,国家清史编修工程项目,2007年结项。
朱从兵:战后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国家清史编修工程项目。2008年结项。
此外,还承担了省部级项目9项,市厅级4项。远多于“十五”时期。
(2)科研成果:出版专著30部,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
池子华:《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
池子华等:《苏州红十字会志》,安徽人民出版社。
池子华:《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
王卫平主编:《明清时期江南社会史研究》,群言出版社。
朱从兵:《李鸿章与中国铁路》,群言出版社。
王国平:《苏州大学校史》,苏州大学出版社。
王玉贵等:《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研究》,群言出版社。
在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120多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有:
池子华:孙中山与中国红十字运动,《光明日报》2006年1月6日。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一九一二年说质疑,《光明日报》2007年9月21日。
池子华:清代流民“闯关东”现象解读,《光明日报》2009年4月14日;新华文摘13期。
王卫平: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社会学研究》2007年4期。
王卫平、黄鸿山:晚清借钱局的出现与演变,《历史研究》2009年3期。
王卫平、黄鸿山:清代江南地区的慈善家系谱,《学习与探索》2009年3期;新华文摘2009年18期全文转载。
朱从兵:太平天国前期高层文书人员的命运,《史学月刊》2008年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12期。
王玉贵: 论中国共产党的日本战俘改造工作,《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9年1期全文转载。
鲁萍:“德先生”和“赛先生”之外的关怀,《历史研究》2006年1期。
重视教材建设。代表性的有:
池子华主编:《中国社会史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王卫平主编:《社会救助学》,群言出版社2006年版。
余同元主编:《中国文化概要》,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王玉贵主编:《当代中国史教程》,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有16项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励,其中有:
王卫平: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池子华:农民工与近代社会变迁,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池子华:中国红十字历史编年,苏州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王国平:江苏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研究,苏州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玉贵: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研究,江苏省高等教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王玉贵:毛泽东与陈云,苏州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黄鸿山:清代江浙地区栖流所的运营实态及其近代发展,苏州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3)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博导7位。在研究方向的设置上,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近现代政治与对外关系”、“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城市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5个专业方向的人员配置,每个方向都已组成了有1-2名博士生导师和1-2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的学术梯队,研究队伍的配备在总体上年龄结构趋于合理、科研实力有所增强。
(4)人才培养: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23人左右,超过规划确定的目标。
(5)学术交流:通过举办、承办、参与发起等方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现已主办、参与主办“红十字与慈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近代秘密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晚清国家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经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苏农史年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扩大了学术影响。
二、跟国际、国内一流学科的对比分析
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们学科既有差距,但也有自己的明显特色。其中池子华主持的红十字运动研究一直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今年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江苏省红十字会和苏州市红十字会联手,在我校成功举办了“红十字运动与慈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引起强烈反响;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开通了国内唯一的红十字运动研究专业网站,创办了第一份《红十字运动研究》学术理论刊物,成立了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昆山研究基地。目前研究中心已成为江苏省红十字会理论研究基地和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
池子华对流民(农民工、打工妹)问题的研究,也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一项教育部基地招标项目。
王卫平教授、黄鸿山博士在慈善事业史研究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在《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的权威刊物发表学术成果,受到学术界关注。
此外,王国平教授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校史研究、朱从兵教授的铁路史研究、吴建华、余同元等教授江南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俞政教授以严复为重点研究对象的思想史研究、王玉贵副教授的民间外交史研究等在国内也都处于领先水平或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主要不足是研究人员的短缺,据我们所知,国内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的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专业人员较多,跟我们处于同等水平的学校,如河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其人数也多于我们学科。
三、本学科今后的建设目标
保持优势,开拓创新,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达成如下目标:
(1)把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点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省重点学科;
(2)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在“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基础上,积极争取成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争取增加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继续出版标志性成果“红十字书系”及“苏南发展研究丛书”;
(5)积极创造条件,成立“铁路史研究中心”,出版“铁路史丛书”作为标志性成果;
(6)主办1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协办2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四、标志性成果
四、标志性成果
一是红十字运动研究系列丛书,该丛书由三大系列组织,即《红十字运动研究》年刊系列,已出版2007卷、2008卷、2009年卷;《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系列》,已出版第1卷、第2卷、第3卷;“红十字书系”,已出版6部。
二是“苏南发展研究丛书”,已出版《江苏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研究》等3种,还有4种列入明年的出版计划。
三是王国平主编的“苏州大学校史丛书”,已出版《东吴大学校史》等6种。
五、主要的困难
(1)在人员配备问题上,新老教师出现明显断层,后继乏人问题十分严重。除挂靠本学科的博导、硕导外,目前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有9名专任教师(4名正高,2位副高,3位讲师),其中2位教授、1位副教授将在近几年陆续退休,青黄不接。引进人才,优化结构,已成当务之急。“十二五”期间,希望能够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正教授2名,青年博士1名,使梯队建设趋向合理。
(2)经费不足,除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与江苏省红十字会和苏州市红十字会进行横向合作,能有效解决部分经费外,总体上讲本学科建设经费捉襟见肘,严重不足。
(2009年12月27日)